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
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
1.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
2.「唐山公」其實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
3.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
4.高山原住民非同源,阿美族為夏威夷人的母系祖先。
林媽利教授,前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的血型專家、分子人類學家,生涯發表的英文期刊論文超過160篇,學術研討會摘要超過200篇。早期因研究台灣人的特殊血型,及建立台灣捐、輸血制度等重要成就,被尊稱為「台灣血液之母」。
近20年來,她轉而投入台灣族群的研究,但因研究成果大大地顛覆了諸多「公認事實」,意外遭到中國官方及部分學者的圍剿。即使面臨噤聲的壓力,她仍選擇在退休之際出版本書,避開繁複的圖表與數據,以簡潔精要的文字,親自向國人說明血型、DNA研究如何揭開台灣各族群的身世之謎,又得出哪些震撼性的結論:
◎近85%的「台灣人」(閩南人及客家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這一結論確認了先前其他學者從史料文獻、地名、諺語、風俗習慣等的推論,即大部分「台灣人」都是「漢化番」的後代。
◎「唐山公」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原住民─越族:也就是說,四百年來陸續渡海來台的「台灣人」祖先,根本就不是族譜所誤載的正統中原漢人,而是一群群被漢化的越族後代。這點,從SARS的擴散路徑也得到了間接確認。
◎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溶入「台灣人」之中:平埔族雖大多已漢化,但從血緣看,平埔族並未消失。而且,平埔族不僅與高山族共有相近的血緣,他們還帶有獨特的亞洲大陸血緣,時間可推至數千年前,比原先認知的來自400年前的「唐山公」更為久遠。
◎異質多元的高山原住民:台灣高山族的語言雖同屬南島語言,但他們卻具有不同的體質,應該是在不同時間,從東南亞島嶼及東南亞等不同遷移途徑落腳台灣,然後互相隔離千年。林教授也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阿美族與波里尼西亞人之間有母系血緣的直接關聯,因此讓《經濟學人》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當然,國家認同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但也絕非建立在虛構的政治神話上,林媽利教授擔當起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本書中勇敢地戳破廣為接受的主流謬論,並清楚詳述畢生研究之總得,期能做為國人自我認同與尋根溯源的根本素材。
作者簡介
林媽利醫師
1938年生,高雄縣人,湖內鄉文賢國小、台南長榮女中、台北中山女中、高雄醫學院及台大病理研究所。長期從事輸血醫學的研究,是台灣輸血醫學能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推手。先前協助衛生署的國家血液政策,主導建立台灣的捐血系統及建全醫院的輸血作業,因而贏得「台灣血液之母」的尊稱。近年來致力於基因的研究,對台灣的族群做全面性的研究及分析,貢獻於台灣族群的尋根。
林醫師為病理學家、國際血型專家、分子人類學家及業餘畫家。現為馬偕紀念醫院顧問醫師。名列「世界名人錄」、「科學及工程世界名人錄」、「醫學及生物世界名人錄」。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成為台灣第一位入圍「Helena Rubinstein獎」的傑出女性科學家。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兩百人」。2001年,與台灣文學界大老鍾肇政,同時獲頒「榮譽台灣文化博士」。
你可能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許多急待輸血的人能挽回一命,可能都是依賴她幾十年來的努力成果。未來,更多人能真正認清自己的祖先來源,絕對要感謝她的勇敢與執著。
目錄
李筱峰序
【自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一、 導論
1. 由基因看人類的遷移:台灣人的構成
2. 我們留著不同的血液:基因遺傳的多樣性
3. 平埔族的研究發現台灣不同族群間比預期共同擁有更多的血緣
二、 「閩客」是中原漢人的後裔?
4. 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台灣人」的起源
5. SARS:越族之病?
6. 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
7. 再談85%台灣人帶原住民的基因
三、高山原住民的身世之謎
8. 從DNA的研究看台灣原住民的來源
9. 原住民基因解碼
10. 追溯台灣原住民的遠古身世
11. 台灣原住民基因的多樣性,及與東南亞島嶼族群的血緣關連
四、平埔族已經消失?
12. 永恆的平埔族:西拉雅族、巴宰族及凱達格蘭族遺傳基因的研究
五、「血」跡斑斑
13. 我走過的血液研究之路
附錄:林媽利教授(Lin M)學術著作一覽表
序
推薦序
有一次彭明敏教授請吃飯,席中他透露他有平埔族血統。我問是如何知道的,彭教授說,馬偕醫院的林媽利教授幫他採集唾液進行DNA化驗得知的。這個訊息令我非常興奮,讓我興起也想追究自己血緣的念頭。隔天我冒昧打電話給未曾謀面卻是久仰其名的林媽利醫師,沒想到電話那一頭傳來林醫師親切熱誠的語氣歡迎我前往做化驗。就這樣,我與林媽利教授終於有了數面之緣,也解開了我的血緣之謎。
林媽利教授採我的血液化驗,經數月比對,也經三度修訂,最後給我的結論是:「李筱峰先生的母系血緣應來自印度東北方的少數民族。父系血緣為非華人東南亞的血緣。組織抗原屬於閩越族人的血緣。」如果在我年少的時代,獲知自己具有如此複雜而多元的血源,一定會對自己是「雜種」感到驚訝、難過。因為中國國民黨灌輸給我的「教育」是一套「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大漢世胄」的迷思,怎能接受自己是「番邦夷狄」的「雜種」?但自從擺脫這套政治迷思而覺醒之後,我不但對自己的「雜種」不以為恥,反而更因此而忻然喜悅。從優生學的角度看,我應該慶幸我的頭腦不會太差;再者,國共兩黨以後還要罵我這個台獨份子是「漢奸」的話,我可以更理直氣壯回答:我不是漢人,我哪有資格當漢奸!
我在大學時代原本學教育,後來因為在雜誌上為文批判國民黨的教育,從政大教育系遭勒令退學,後來改讀歷史,開始走入台灣史的研究。以前期許自己要從事教育改革,其實哪知道自己還陷在一套「大漢沙文主義」的制式教育中欠改革。等到進入台灣史的領域之後,才開始有了新的視野。其中對於台灣人與台灣史的南島民族的成分,才有新的認識。
從史料文獻顯示,台灣人與台灣史具有相當比重的南島民族成分。例如,打開「康熙台灣輿圖」(又稱「黃叔璥台灣番社圖」),台灣西部從北到南遍佈各社的平埔族的聚落,經統計,平埔族聚落有120個社(至於山地和花東地區還未計算進來),而漢人聚落只有65個,可見17、18世紀之交,台灣社會的主體居民還是以南島民族為主。
清帝國統領台灣初期對移民台灣定有三大禁令:其一、嚴禁無照渡台。想渡航台灣的人,必先在原籍地申請渡航許可證,才可渡台;其二、渡台者一律不准攜家帶眷,既入台者不得招致家眷;其三、不准廣東人來台,因為清廷認為「粵地屢為海盜淵藪」。
清帝國厲行這種海禁政策時間相當長,其間僅有短暫的數次弛禁。大致說來,清國統治台灣的211年當中,從1684年到1790年之間(統治台灣的前106年間)是採取一種較嚴格的禁止與限制;1790年以後才較放鬆,到了1875年以後才真正開放移民。這種海禁政策使得渡海來台的移民大多數為男性。
清政府的移民三禁中有「既入台者不得招致家眷」的規定,因此許多單身漢也以入贅於平埔族家庭的方法,甚至假冒成土著,來規避這項禁令。恰好當時台灣平埔族的許多部落偏向母系社會,由女人繼承產業,而且招男子入贅於家。特別像西拉雅族,他們的俗話說生女子是「有賺」──繼承產業;生男子叫「無賺」──入贅到別人家去。17、18世紀間,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的這許多單身漢,就這樣入贅於平埔族家庭,這真是「天作之合」。記得我小學時代學校要每個小孩回家查問自己祖先來自何處,祖母告訴我說,我們台灣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句俗諺,當然當時聽得霧煞煞,等到後來研讀台灣歷史,才明白台灣人這段「天作之合」的血緣交融史。當然,這句「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有語病,林媽利醫師的研究告訴我們「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高山公、高山嬤,建構了台灣人的基因結構」。
除了因為與漢語族的接觸、通婚之外,清帝國政府的三項措施更造成平埔族的「漢化」。
第一項措施是「設社學」,也就是在平埔族部落設立學堂,從原住民兒童開始改變。1686(康熙25) 年,諸羅縣知縣樊維屏在荷蘭時代西拉雅族的四大社──新港社、目加溜灣社、蕭壟社、麻豆社設立「社學」,教化「番」童。1695年,台灣知府靳治揚在府治所在地(今台南)進一步推廣「社學」,聘社師教「熟番」孩童讀《三字經》、《四書》等,要知句讀,要能背誦。之後,地方官吏不斷興設社學。到了乾隆年間(約18世紀中葉),各廳縣為土著所設的社學已達51所。不過以後由於土著迅速漢化,兒童多改入漢人義學或私塾讀書,社學制度才漸式微。
第二項促成平埔族漢化的措施是「改服裝、易風俗」。要求平埔族在服裝上「薙髮冠履,衣布帛如漢人」。1758(乾隆23)年,分巡台灣道楊景素下令要求平埔族人要「薙髮留辮」,透過政令來改變平埔族的服裝。
第三項措施是「賜姓氏」,以「漢姓」來賜給平埔族。過去屬於南島語族的台灣原住民,沒有姓氏,多採「父子連名」,到了此時,許多人開始接受官方的賜姓了。這些姓當中,除了最早賜姓「潘」之外,還包括有:陳、林、李、吳、王、劉、張、戴、黃、楊、朱、趙、孫、葉、錢、江、蕭、廖、羅、莊、鍾、賴、錢、莫、金……等較常見的姓,但也有一些少見的姓,如蠻、斛、穆、鄂、來、印、力、利、爐、東、余、巫、文、米、衛、黎、兵、蟹……。
許多改了漢姓的平埔族,在傳了幾代之後,加以自己的母語也消失了,便自以為是大漢子民,許多人甚至還從漢姓譜系找出中原堂號來比附,例如立墓碑時,姓陳的就冠個「穎川」,姓林的就冠上「西河」,姓李的就冠上「隴西」,姓潘的就冠上「滎陽」(而且還寫錯字,寫成「榮陽」)。真以為自己是華夏世胄,其實是「數典忘祖」了。
1864到1870年之間在台任職的英國籍海關官員必麒麟(W. A. Pickering)就指稱:「多數平埔族人已剃髮,穿漢式服飾,並講漢語。」
1871(同治10)年陳培桂主修的《淡水廳志》也指稱:「風俗之移也,十年一小變,二十年一大變。淡水番黎較四邑為多,今自大甲至雞籠諸番,半從漢俗,即諳通番語者,十不過二三耳。」
到了1881(光緒7)年,福建巡撫岑毓英通令台灣各府州縣,於其普通轄區內,正式劃平埔族入漢籍,更促進土著漢化。
時至今日,我們昔日的平埔族祖先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雖然大部分已經改變,不過有一項遺產至今仍清晰可認,那就是台灣的地名。不僅「台灣」一名係源自平埔族西拉雅語,台灣各地地名源自平埔族或是與平埔族相關者,多不勝舉。根據沈建□教授的調查研究,今天台灣島上許多市鎮由平埔族社名漢化者至少110個。再者,出現「番」「社」等字樣的地名,亦是過去平埔族聚落,全台灣至少有124組。
從上述的歷史背景與史料文獻看,可以想見台灣人具有相當比重的南島民族成分。這樣的歷史背景,對照林媽利教授在分子遺傳實驗室從事台灣血緣分析研究的結論──「85%的台灣人都帶有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族群)的基因」,正可以相輝映,彼此參照。
感謝林媽利教授這些年來在分子人類學方面的研究貢獻,不僅以科學的態度為我們突破不少政治神話,對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與尋根溯源更有所助益。當然我們知道國家的建立與認同,不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但是戳破舊有的政治神話,我們才能邁出新步伐。職是,我要以感激的心情,對於林教授所率領的團隊的研究成果,敬舉一觴!
林教授把她近幾年來的研究成果選集成冊,囑我寫序。面對著林教授的研究成果,我這個十足的門外漢,不勝受命惶恐。但是做為一個歷史工作者,看到林教授的研究成果提供我們甚多參考的作用,又不勝受恩感激。通常替人寫序的人,都是比著者更有名望的人,但是我接受林教授邀請寫序剛好相反。與其說這是序文,不如說這是一篇讀後感與致謝文。多謝林媽利教授!
李筱峰
作者序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很高興這本書的出版,雖然心情是相當的複雜,我原本的工作是「輸血醫學」,因著血型的分析讓我無意間踏入人類學的領域。這20年來我一方面在分子遺傳實驗室從事台灣特有血型及血緣的分析,另一方面偕同我的同事努力參加人類學、考古學及語言學的研討會,試著去了解什麼是「族群」,什麼是「南島語族」。在這20年的過程中,我們族群的資料數量、研究的方法及分析的能力增加,使得我們在分子人類學的領域從粗淺的看法一路修正到更完整的地步,修正的程度有時相當大,但我想這是做研究必須經過的過程,科學的進步本來就是勇敢的假設及不斷的修正,以期達到接近真實的結果。
據說台灣過去沒人敢做族群來源的研究,1987年台灣解嚴後我們的研究室自然的踏入台灣族群的研究,我們發現了台灣族群的多樣性,但是國內政治理念的南轅北轍,使族群的研究發生困難,甚至掉入陷阱。但是我想當社會大眾質疑自己的來源時,提供血源分析的資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在我研究的生涯中,已在國際科學雜誌上刊登了許多篇英文的研究論著,且在國內外的學術會議上也提出很多英文的研究摘要,我們的研究不管是分子人類學或是輸血醫學,在國際上開創了一片天,也得到國際的肯定。這些年我同時也為國內的刊物撰寫了幾篇有關族群的中文文章,這些文章就變成這本書的主要骨幹,將我用英文撰寫的學術論文的重要發現與成果,以較為簡單明瞭的語言呈現在國人面前,畢竟這些研究成果對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與尋根溯源應當有所助益。
中國一向要讓台灣人相信台灣人是純種北方漢人的後代,說是因著北方的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及元朝游牧民族的大屠殺,使台灣人的祖先南遷到福建、廣東。但是我們發現台灣人(閩南人及客家人)在基因上屬於南方的亞洲人,也就是屬於中國東南沿海原住民越族的後代,和北方中國人有相當大的距離(Tissue Antigens 2001; 57: 192-199)。同樣的2009年12月,中國的分子人類學家發表中國境內自南到北25個地區,加上在美國的漢人,共1,700人全長基因的分析,發現中國境內的漢人在基因上可分北方漢人、中部漢人及南方漢人,這三個地區自南到北以地理漸進式的差距表現出基因漸進的差異,所以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因地理上的差距大,基因距離也大,也就是說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在基因上有不同(Am J Hum Genet 2009; 85: 762-774),這結果和1994年美國史坦福大學Cavalli-Sforza與北京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共同分析漢人的基因,得到一樣的結果,即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不同,有差異。2009年另外一篇新加坡分析漢人的文章也得到相似的結果(Am J Hum Genet 2009; 85: 775-785)。我想這些有關漢人的報告應可堵住「台灣人的漢人血統論」者的嘴巴了(台灣社會學研究季刊 2009; 75: 342-346)。寫到這裡,我相當佩服我的同學病理學家劉如峰醫師,在我不知如何簡單形容台灣人的血緣時,他說「台灣人是漢化的越族,到台灣後與平埔族混血的後代」,真的是如此。這些年台灣族群的研究,我們也發現台灣人在主要的越族及平埔族的血緣外,尚有其他多元來源的基因,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不同來源的祖先群,這是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自古是在人類遷移的路線上,台灣海峽在冰河時期是陸地,向南陸連到現在的印尼群島,向北陸連到中國北方及日本。冰河時期結束後,台灣變成島嶼,從東南亞島嶼及東南亞大陸人類的遷移陸續的經由海路到達台灣,再加上近代台灣被不同族群佔領過,所以造就了台灣多元基因的來源。但不管基因的來源是來自何處,只要認同台灣就是台灣人了。
另一方面,本書也分析了平埔族及高山原住民的身世之謎。我們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平埔族與高山原住民共有相同或相近的血緣,這些共有的血緣大多同時與東南亞島嶼族群(印尼及菲律賓)共有。除此之外讓我們驚訝的是,部分平埔族擁有數千年前來自東南亞及亞洲大陸的血緣,這一發現比原先認知的來自四百年前的血緣(唐山公)要來得更早更為久遠。我們的研究顯示,平埔族並未消失,而是被漢化,大部分的族人已溶入「台灣人」的大熔爐中。至於台灣的原住民,我們的發現與語言學的說法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原住民的來源應該是多元而非單一的,而且時間更久遠。我們也發現台灣原住民與波里尼西亞人之間存在著母系血緣的直接關連,這是國際上首次以母系血緣證實了這關聯,也讓《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說夏威夷人是「made in Taiwan」。
過去民族學的研究發現,在文化上,台灣原住民與中國西南民族相類似,中國基因的研究發現,台灣原住民與中國南方的傣族(越族)共有O1*父系血緣,認為台灣原住民很可能是出自傣族(BMC Evol Biol 2008; 8: 146)。然而我們父糸血緣YSNP的研究,發現台灣原住民雖然與中國南方的越族共有O1*父系血緣,因YSNP的變異須很長(上萬年)的時間,以致很難測出台灣原住民與越族間的血緣距離,所以再經另一變異時間短的系統YSTR的分析,發現台灣原住民與越族雖有共同的祖先,但那是12,000到22,000年前的事了,所以在冰河時期這兩個族群就已經分開了,同樣的母系血緣也得到相似的結果。我們父母系血緣分析的結果認為:台灣原住民與越族在上萬年前雖共有祖先,但台灣原住民並不是出自傣族(越族)。基因的研究,特別是組織抗原及母系血緣的結果,顯示台灣原住民與東南亞大陸的族群,包括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有相當大的基因距離,台灣原住民卻與東南亞島嶼族群相近,而且與東南亞島嶼族群共有基因庫,顯示兩者的密切關係。
感謝前衛出版社在我將要退休之際,幫我整理了族群的研究,如果沒有他們,我大概不會有勇氣去做的。我感謝許多台灣人及原住民捐贈血液及口水,感謝許多山上長老教會的熱心參與,我也感謝多年與我打拚的同事(Jean Trejaut-尚特鳩、陸中衡)、研究助理(何俊霖、李建良、顏汝珍) 、協助我們收集檢體的陳曜明醫師及繕打中文稿的陳文發。
最後感謝家人及親友的支持,感謝上帝,讓我做了這麼有意義的工作。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648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東去春來,轉眼間又一個3·12植樹節到了,學校開展的「我植樹,我快樂」活動也拉開了序幕。 這一天,我校師生聚集在曲江公園門口,一股十足的幹勁充滿全身,一進入公園,是一片開闊的場地,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人們坐在路旁的椅子上閒聊,正在練秧歌兒的大爺,大媽們也停住了快樂的腳步,用讚許的目光看著我們,哦,少先隊員做了好事了!聽了這話,每個人心裡都美滋滋的,信心倍增,幹勁十足! 老師領著我們來到了廣場中央,向我們說明了植樹時注意事項,可我壓根就沒聽進去,急著想去領樹苗呢。男同學們爭先恐後地來到植樹教導員面前,你拿一株,我搶一棵,女同學們也不甘示弱,挽起袖子就往人群里沖。 沒過一會兒,一支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便向目的地出發了,你看!有的一手拿著樹苗,一手拿著盆,有的還得扛著鍬,更誇張的是,有些人一手拿一個東西,嘴裡還銜著一個包…就這樣,一路說說笑笑,就到了湖對岸,與其說植樹區,還不如說是一塊還未開墾的農田呢,遍地金燦燦的油菜花,一股暗淡的芳香浸滿空氣當中…… 按照老師的吩咐,我們班分成了12個組,每組至少4人,最多6人。選好了植樹地區,大家便開始分組行動,你們在這地,我們在那頭。我和張婷,馬振興,還有李曉冬分在了一組。老師剛一說開始,李曉冬便掄起大鍬開始挖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這挖一塊土,那鏟一快泥,把泥土灑得別人身上到處都是,氣得我和張婷直罵他是冒失鬼。再看馬振興,他拿著鏟子,瞄準好了方位,挖了一下,在挖一下,不一會,他的坑便挖好了。不過,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我和張婷也不甘示弱,經過一番商量,我倆決定合挖一個洞。第一下,挺順利的,我和張婷都後勁十足。第二下,第……當_——才挖了三下,鍬就像是被什麼卡住?似的,不得動彈,我使出了吃奶的勁,也無濟於事,哼!本小姐就不相信治不了你1折騰了一番後還是不行。正在我和張婷一籌莫展的時候,馬振興探了過來,苯死了,用小鏟子挖嘛!一語驚醒夢中人,張婷一百秒衝刺借來小鏟子,把那不明物周邊的土挖開,再一見,原來是塊石頭,切!讓開,我來吧!只見李曉冬走過來,使出九牛二虎十力,可那石頭依然紋絲不動。馬振興扒開土慢慢地把石頭移出來,恰巧指導員經過,直夸馬振興很聰明。 坑挖好了,張婷拿來樹苗,扶正了,我就往裡邊填上細土,再加上幾個超大份量的土塊,再挖出一個碗狀的邊緣。我拎了一盆水,正欲倒下,只見張婷說,慢著!說完,只見她捧了一把又一把水,輕輕灑在樹周圍。啊!大功告成了,再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臉上流著顆顆汗珠。 回去的路上,同學們紛紛駐族回眸,只見小樹搖著樹枝,仿佛跟著我們道再見!看著綠蔭蔭的一片,大家欣慰的笑了!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2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我國一般是在清明節種柳樹,以示對故去人的思念,因此我國的第一個植樹節應該算「清明節」,近代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其故去的日子做為植樹節,因此我國的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8.21%,占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0%;人均森林面積0.132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積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除去大片的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沙漠及兩極的冰雪大地,我們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還要進一步加大,所以說我們目前生存的環境可以說是相當惡劣,無續的資源浪費,肆意的廢氣排放,有毒的廢水不加處理的傾瀉,環境的不斷惡化,隨之而來的是大自然的懲罰,藍天不再,小鳥消失,河流變烏,綠色不現,沙暴頻發,氣候的不斷變暖,帶來的不光是生態的破壞,同時還有生存的危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伸出雙手,播種綠色,為未來播下綠的種子,讓孩子們收穫藍色的天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請保護樹木,愛護森林。 很多人都看過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在電影中地球成為了一個垃圾星球而被未來的人類遺棄,其實如果按照地球現在的速度,垃圾占領地球的時間也許將很快來到,飄蕩在軌道的太空垃圾、島嶼一樣的海洋垃圾、圍城的生活垃圾,垃圾已經從太空,海洋,陸地全方位的將人類包圍在地球上,如果不及時解決垃圾處理問題,那麼土地越來越少,資源越來越少,人類活動空間越來越少,最終人類要麼在地球滅亡,要麼離開地球。正如《基督山伯爵》所說: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創造了一切,然而這一切在滿足人性的貪得無厭之外,同時也摧毀了一切。人類用來摧毀自己的就是垃圾。 植樹節,不光是為了植樹或是做秀,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了解,植樹節的意義,這樣才能從點滴做起,從個人保護環境做起,積小成大,積少成多,變保護環境為常態,才能真正的自發的愛護草木,保護環境,達到國土綠化,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這樣我們才能留給後人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小鳥的歡叫,大自然的呵護,而不是讓後輩們在影視資料里看到這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讓我們為世界播下一片綠,讓心靈得到一方凈土,保護環境利在千秋。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3 今天是3月11日,我對爸爸媽媽說:「明天是三月十二日——植樹節,我們一起去植樹吧!」「好啊!」媽媽積極響應我的號召。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拿著鐵鍬,扛著樹苗去北山植樹。來到北山,我們看見已經有好多大人也帶著孩子在山上植樹了:有的挖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土坑,有的正在讓樹苗「歸位」,有的正在向坑裡填土,還有的在用水桶給小樹苗「洗一個涼水澡了呢」! 一到目的地,我們就開始工作。爸爸拿起鐵鍬,先把雜草全都清理掉,然後左一鏟,右一鏟,汗水不斷地從他的額頭上流下來,他也顧不上擦,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個大大的坑。我小心翼翼地把樹苗放進坑裡,左看看,右看看,把樹苗扶正了。接著,媽媽「出手」了。她用鏟子把周圍的碎土鏟進坑裡。最後,我和媽媽用腳把土踩實,澆水。這樣一棵樹便栽成了。 不遠處,我看見我的好朋友天天和他的爸爸媽媽也在種樹。我大聲向他打招呼:「天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種了一棵小松樹!你呢?」「我們準備種一棵柏樹!我要它陪我一起長高!」天天說。「它們是我們的綠色夥伴!」我對微笑著的爸爸媽媽說。 一把把鐵鍬迎風飛舞,一滴滴汗水混入塵土。在這熱火朝天的植樹現場,人們激情飛揚,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強大的力量。 我想起老師對我們說過,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綠樹則是這個家園的供氧系統,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忠誠衛士,更是無數生靈賴以生存的家園。可是,當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森林植被的破壞也日益嚴重。曾幾何時,我們突然發現:家鄉小河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草地不見了;清澈見底,倒映著樹木、房屋、藍天白雲的河水不見了;潺潺的流水聲、風吹垂楊倒柳的沙沙聲,鳥兒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聽不見了。空氣不再那麼清新了,可愛的小動物越來越少了…… 但是人們都意識到再不能再傷害祖國媽媽的綠樹了。你看,人們都來植樹了。你植一棵樹,我植一棵樹,大家都來植樹,祖國媽媽的天就更藍了;你種的樹成活了,我種的樹成活了,大家種的樹都成活了,祖國媽媽大地就更綠了。大地上多出現一棵綠樹,天空中就少了一片塵埃。 站在北山,放眼望去,北山種滿了一棵棵小樹苗。一陣微風吹來,小樹在風中輕輕搖擺。我眼前看到的不再是一棵棵小樹苗,而是漫山遍野的綠蔭,一個綠色的美麗的家園。 種樹,種樹,讓綠樹裝點我們美麗的祖國,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建設真正幸福、強大的祖國!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今天一早起來,我瞧了瞧電子表上的時間,一看嚇一跳!顯示的時間竟然是20xx年4月25日!我揉了揉眼睛,仔細看了看,沒錯!難道我穿越到了未來?正當我驚恐的時候,一個機器人走了過來,幫我更衣,梳洗打扮,並端上了香甜的早餐,一切照顧的無微不至,我的恐懼才慢慢開始消失。 吃完早餐,我決定到街上逛逛。這裡到處是高聳雲霄的高樓大廈,天上穿梭著會飛行的汽車,一切都很繁忙有序。但漸漸地我發現這裡竟然一棵樹都沒有。這時我身後的一座巨型建築發出喧鬧的聲音,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個拍賣場。拍賣品是什麼東西呢?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烏鴉呀。再一看拍賣價,居然是20xx萬人民幣,而且人們都在爭著買。我便問旁邊的一位叔叔,叔叔嘆著氣說:「為了騰出地來蓋樓,現在森林都被砍光了,很多鳥類失去家園都滅絕了,就連烏鴉也所剩無幾了!」「如果失去森林,沒有這些可愛的生物,蓋這麼多樓又有什麼用呢?」我小聲問。叔叔沒有回答,只是又嘆了一口氣。 走出門不一會,天竟然迅速變黑了!商店裡的電視開始播放沙塵暴即將來襲的緊急消息,提醒人們要決不能呆在室外。我趕緊跑回家,再往窗戶外一看,黑壓壓的沙塵暴向整個城市兇猛地撲了過來,狂風卷著沙子把大樓吹得瑟瑟發抖,一些低矮的房子瞬間就被吹得搖搖晃晃,我害怕得閉上了眼睛。唉,如果森林爺爺還在的話,沙塵暴和風魔會這麼橫行霸道、興風作浪嗎?! 終於風停了,我打算走去海邊散散心,一路上天還是灰濛濛的,空氣中散發難聞的氣味。來到海邊,我驚奇地發現海水污濁發黑,還散發出一陣陣臭味,海灘上都是一排排死魚。我想起了以前的世界,跟現在真是天壤之別:海水清澈見底,五顏六色的小魚在珊瑚礁里捉迷藏,潔白的海鷗在海面上翱翔,歡快地唱歌;春天一來河邊的樹木抽出綠葉,風一吹沙沙作響,像是譜出一首春天的讚歌;城市的遠處是茂密無垠的森林,各種動物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時天下起了毛毛雨灑在我身上,我覺得這是地球媽媽在哭呀! 正當我悲傷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一陣鈴聲。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一場夢呀!又看了看電子表,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學校還讓小朋友們去植樹呢。我趕緊飛奔到學校,一手拿鏟子,一手拿樹苗,和同學們一起植樹去!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5 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清晨的小草掛著露珠,晶瑩剔透。晨光照耀下的大樹,吐露嫩芽,鬱鬱蔥蔥。 一大半的人認為只有在植樹節才要保護樹林和樹木,我的觀點卻恰恰相反,我們不能只在植樹節保護樹林和樹木,應該無時不刻的保護著樹林和樹木。 幾億年前,地球歸動物所擁有的時候植物繁茂,到處生機勃勃,充滿了綠色,但是,智商遠遠高出其他動物的人類出現後,植物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的急劇減少。那是因為,人類為了建造房屋,砍伐樹木所造成的。有的是因為商業需要,大批大批的砍伐樹林留出空地,用來建造大樓。正因為許多人擅自砍伐樹林和樹木,所以大自然被破壞。 砍伐樹木的壞處很多。大家都知道樹木可以循環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砍伐樹木,樹木的數量就會急劇減少,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無法得到循環。茂密的樹木可以阻擋沙塵暴,前兩年北京遭遇沙塵暴,整個城市被沙子所籠罩這也是因為缺少樹木的保護所造成的。 在我們單位組織我們去明陽天下植樹基地參加他們舉行的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種下一棵棵小樹苗,種下希望和快樂,希看它會迎著東風茁壯成長,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可以鬱鬱蔥蔥地為我們遮擋陽光,當秋天到來的時候,可以給我們送來秋天的氣味;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熱和。 此次活動提升了我們的'環保意識,經過自己親手栽種樹苗的過程讓我們加強了環保觀念,與同事們一起植樹更進步了我們溝通,與同事們一起合作更加強了團隊凝聚力,領悟團結就是氣力的真諦。此次活動也很好的與各部門進行了交流,大家互相取經,取長補短。為同事之間的友誼打下了基礎。在植樹過程中更發揚了吃苦刻苦,艱苦奮鬥的精神。社會比如土壤,生命如同種子,需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來澆灌,最後才長成參天大樹,種下的是希看,收穫的是一片蔥鬱。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帶著這份感恩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做完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挖坑、 種樹、澆水,為我們的生活工作的環境做了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感覺到有一種成功感的喜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我們的期看。眼前這棵幼苗,我們用我們愛心作成長的水分,用我們的愛心作為成長的營養成份,日復一日的盼它早日茁壯成長,成為大樹,為我們共同的家增添一份綠意,為美化環境增添一份小小的氣力。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6 「樹的精神是高尚的,把綠陰帶給人們,將氧氣獻給天空,它的葉子是無疑是好肥料,枝幹又是最好的燃料。它,把全身都獻了出來,卻不圖得到任何回報!孩子啊,做人就應像樹一樣,為祖國人民多做貢獻呀!姥爺啊,而今想起這一切的時候,我終於理解了您的用苦良心,終於體會到了您那愛國愛民的赤熱之心。 七年了,整整過了七年了啊!以前您眼中的那個未懂事的毛孩如今已是父母的得力助手了,您知道嗎?這七年來我每時每刻無不在思念著您,我多麼想您啊。您走得太突然了,以至於一句話都沒留下。您本來到現在都可以做您的老頑童,可您卻選擇了死,把生的快樂留給了別人,當那輛大車飛快地向一位孕婦撞去的一瞬間,您用您脆弱的身軀擋住了大車,推開了孕婦…… xx年的3月12日,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哭喊聲中的你永遠地倒下了,倒在了您喜愛的熱土上,倒在了未植完的樹苗旁。 那天,你興高采烈地帶著表哥和我,扛著剛買的樹苗,我勸你不要白受這累,您只是笑笑」多少年都過來了,今年能說不植就不植麼」?陽光下的你依舊是那麼美,淳樸而善良。 到了指定的地方,因為那時人們普遍知道了樹的好處,所以那時人也特別多。你放下樹苗,便開始刨土起來,我和表哥到河裡打水澆你植好的樹苗,一切都那麼盡如人願,很快,幾大捆樹苗在我們的努力下就植得所剩無幾了。可也就是在這時,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輛在當時算做很大的拖拉機由於破胎速度一時控制不了飛快地朝一位孕婦撞去,您剛好在不到幾步遠的地方,就在那一瞬間,您撲了過去,把孕婦推開了。您被撞得當場不醒人事。旁邊的幾位大爺幫忙把您和孕婦送去了醫院。到了醫院後,醫生說由於您被撞到了大腦,出了很多血,其實在半途中您就已經去了,而那孕婦卻正常沒事,您走了,但您卻救了兩條命。 在醫院,我又聽到了關於您的一些事情。您自小家庭貧寒,出生時又遇上抗日。在嚴酷的環境下,您自強不息,特別是在「十年xx」時您被人誣陷,受盡酷刑。但您還是聽挺了過來,報著對人民對國家的愛,你後來當上了村主任,您勤勤勞勞,無怨無悔,在這期間您不知幫了多少人,做了多少的好事。您自小籌措滿志,可惜造化弄人,您常常失敗,卻永遠也沒改變對人民的愛……聽著這些,當時還幼稚的我也已是淚流滿面。您是個多偉大的人啊,您就是一棵樹,為人民為國家,你始終堅守著底線,您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使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能不忘本! 姥爺啊!如今您親手栽種的樹兒已長大,陽光再烈,它們也無畏的生長著。姥爺,我也一定會做一棵大樹,為人民,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常眠地下的您請安心,因為,陽光下的樹兒已長大!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7 初春是植樹最好季節,上周六就是我國政府規定植樹節,學校沒有組織大家進行植樹活動,一是學校里能植樹地方都種上了,二是:校外綠化有關部門與集體都有了種植規劃,我們幫不上忙。那麼植樹節里,作為學生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那就是愛樹! 愛護學校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綠色學校,校內花草樹木種類有70多種,綠化面積達19126平方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工作學習環境。校園裡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珍惜。 愛樹就是愛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後,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祖先古猿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林中霧靄,鳥鳴蟲吟,野草芳花,飛禽走獸,使我們祖先日臻完美。在我們每個人細胞基因里,隱藏著多少綠色生命秘密啊!現代社會裡,我們常聽說:許多小孩得了古怪什麼「遊戲機綜合癥」、「兒童孤獨癥」、「兒童高血壓」、「電視眼」、「高樓綜合癥」等,而大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癌癥等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無不與人們生活環境缺少綠色植物有關,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回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寶貴天性。 愛樹還是一種傳統,愛樹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綠色計劃?從國家的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傳統節日。在東歐,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波濤洶湧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歷史,染綠它風俗習慣。 愛樹還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因此,自覺、熱情創造、愛護綠色環境,來源於他對生命意義認識升華,源於他公心,源於他對社會,對人關心。試想一個極端自私自利,對社會,對人漠不關心人,他會珍愛樹木花草嗎? 愛樹木,愛花草,愛鳥獸是一種美德,孩子們從小就應受到這樣環保教育,這種綠色教育,綠色薰陶,會讓我們每一位人人性更美! 植樹節的作文800字 篇8 在這植樹的季節里,老師和同學們帶著植樹工具和樹苗,來到學校的植物園植樹。老師給我們講了植樹的要領後,大家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有的丈量,有的挖坑,有的打水,還有的運樹苗。一片繁忙景象。 我和徐遠嵐分在一組,負責栽兩棵樹。徐遠嵐力氣大,主動承擔挖坑的任務。植物園的土十分結實,上面還有一些石頭。徐遠嵐彎著腰,緊握鍬把,腳蹬鍬背,使勁猛挖。我把挖上來的石子、雜草撿到一邊。不大一會兒徐遠嵐就冒汗了,她喘了幾口氣,用手在臉旁扇出風來。我說替她挖,她說:「我都挖不動,你更不行。」徐遠嵐還真有點堅決不輕易放棄的氣概。 於是,我便去打水,徐遠嵐就繼續挖。我打完水回來,徐遠嵐還在握著鐵鍬左一鏟、右一鏟地挖坑。汗水不斷地從額頭上流下來,她也顧不上擦。終於把坑挖好了,我把樹苗放在坑正中間,保持小樹直立,徐遠嵐填土。只見她三下五除二地培上土,慌忙拍了幾下,便一子坐在草地上休息了。一陣風吹來,小樹苗變倒在坑上了。徐遠嵐一見急忙喊道:「咦,這是怎麼回事?」我往坑裡一看,說:「是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培好土的緣故。」徐遠嵐聽了,向我做了個鬼臉。 於是,我便立刻把坑裡的土重新挖出來。徐遠嵐小心翼翼地把樹苗放進坑裡,左瞧瞧,右看看,把樹苗扶正了。我用鐵鍬一鏟一鏟地把周圍的碎土鏟進坑裡。當鏟到一半時,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樹苗輕輕往上提幾下,使樹根舒展開,然後一邊填土一邊用腳踩實,使樹根與土緊密結合。徐遠嵐見我把土培實了,便慢慢地給小樹苗澆水,讓水緩緩地流進土裡。她邊澆邊高興地說:「小樹苗快喝吧!希望你快快長大!我等著你!」澆完水後,我們用多餘的土在樹的周圍圈上圈,這樣水就不會流走。最後,我們用木棍搭成三腳架,把小樹苗固定好,防止搖晃。我們種第二棵樹苗時,由於有了原先種第一棵樹苗的經驗後,種起來變得老練多了。 由於我們的團結合作,早早就種完了兩棵樹。再看其他同學:王剛把樹苗栽了進坑裡,給小樹苗培好土;準備給樹苗澆水;劉力最慢,他才種好一棵,準備種第二棵。陳老師也忙壞了,他正在告訴一些同學種樹的要領,並告訴劉力不要把樹苗弄傷了。大家齊心協力得幹著,只有一個心愿:多植樹,植好樹,綠化祖國的每一個地方。 終於,同學們把所有的樹苗都種好了。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異口同聲地唱起了剛學的兒歌:「三月好風光,大家植樹忙,校園種樹苗,到處喜洋洋,三年五載後,綠蔭滿天下。」 看著一棵棵充滿生機的小樹苗安了家,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綠色的海洋。幾隻燕子快活地飛來繞去,好像在感謝我們為他們增添了一片新的綠地。我想,小樹長大了,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能真正為人類做好事。我也要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為社會作出貢獻。 【【精選】植樹節的作文800字錦集八篇】相關文章: 1.精選植樹節的作文800字錦集5篇 2. 3. 4. 5. 6. 7. 8. 9.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0M5PBN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7438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南屯心悸看什麼科大里胃脹改善中醫診所潭子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龍井心臟無力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神岡發燙感改善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中醫診所神岡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改善中醫診所 霧峰發燙感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龍井心跳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霧峰心悸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中醫診所看好的神岡肌肉、關節莫名痛看什麼科 北屯睡不著看什麼科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